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文報告-王立君

最後更新日期 : 2015-11-06

不同的細胞內病原體經由過氧化物酶體活化第三型干擾素的表現

論文:Charlotte Odendall, Evelyn Dixit, Fabrizia Stavru, Helene Bierne, Kate M Franz, Ann Fiegen Durbin, Steeve Boulant, Lee Gehrke, Pascale Cossart & Jonathan C Kagan Nature Immunology 15,717–726(2014)


 

報告者:王立君              時間:14:00~15:00, Nov 26, 2014

講評老師:余佳益 教授             地點Room 601


 

摘要:

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s)經由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s誘導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的產生被認為是哺乳動物在抗病毒反應中的典型途徑。然而,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許多病原菌活化的抗病毒反應並沒有第一型干擾素參與。目前已知,第三型干擾素(Type III interferons)的抗病毒細胞因子與第一型干擾素的生物性功能相同,但是第三型干擾素的誘導機制仍然不清楚。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已知在RIG-I like receptors (RLRs)下游活化的mitochondrial adaptor protein MAVS/IPS-1,也同樣存在於過氧化物酶體誘導抗病毒反應。在此研究中,首先證明由peroxisomeMAVS所誘導之cytokines會活化JAK-STAT1 pathway誘導ISGs表現並產生抗病毒反應。接著,他們發現在不同的人類細胞株,RLRs皆能誘導第一型干擾素及第三型干擾素。當檢測到病毒RNARLRs會連接到過氧化物酶體的MAVS啟動第三型干擾素的反應,此外,還有一些transcription factors也參與在第三型干擾素的表現,像是IRF1, IRF3, IRF7NF-κB。作者還發現,在上皮細胞自然生長過程中的分化與極化中,有許多的第三型干擾素由過氧化物酶體中表現。綜合上述,作者發現在過氧化物酶體中調節第三型干擾素的表達有很大的重要性。對應於此,病人若有過氧化物酶體缺陷,可能會患有多種細胞內病原體之感染。

 

參考資料:

1.       Iversen, M.B. & Paludan, S.R. Mechanisms of type III interferon expression. Journal of interferon & cytokine researc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feron and Cytokine Research 30, 573-578 (201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