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文報告-蔡孟暄

最後更新日期 : 2015-11-09

腸道菌叢藉由調節免疫反應促進癌德星錠的抗癌效果

論文:Viaud et al. (corresponding author: Laurence Zitvogel), Science 342, 971 (2013)

 

報告者:蔡孟暄                                講評老師:徐麗君老師

時間15:00~16:00, Apr. 24, 2014                 地點:教室601

 

摘要:

腸道菌叢會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但對於癌症化學治療的影響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在對於刺激抗癌免疫反應的化療這方面。許多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後會產生兩個併發症: 黏膜癌以及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而這兩個併發症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避免感染,然而服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叢的平衡,可能對於化療會產生無法預測的影響。在這篇研究中,作者用動物實驗去探討腸道菌叢和化療抗癌藥物”癌德星錠”的抗癌效率之間的關聯性。而選用癌德星錠的原因是這個藥物已經知道會藉由促進輔助型T細胞1和17的反應去達到抗癌效果,並且輔助型T細胞17已知會被腸道菌叢所調控。作者發現癌德星錠會破壞腸道障壁以及導致腸道滲漏,並且伴隨著某些特定的葛蘭氏陽性菌轉移到二級淋巴器官,同時,癌德星錠的治療會增加一群被稱為致病的輔助型T細胞17的數量,這群細胞同時具有輔助型T細胞1和17的特性。特別是,當老鼠體內沒有細菌存在的情況下,或是服用只會殺死葛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 萬古黴素,癌德星錠促進致病的輔助型T細胞17的現象則被降低,但如果再加入特定的葛蘭氏陽性菌道老鼠體內,則會回復這樣的抑制現象。此外,在老鼠實驗中,癌德星錠的抗癌效果會因為萬古黴素的作用而被削弱,但如果外補致病的輔助型T細胞17到老鼠體內,則可以部份回復癌德星錠的抗癌效果。這些結果指出腸道菌叢對於癌症的化學治療過程是重要的,並且是透過去促進可以抗癌的免疫細胞的發展,因此,對於未來在癌症病人治療過程中,得將服用抗生素可能造成的風險也列入考量,對於抗生素的服用得更謹慎。

 

 

 
 

 

 


參考文獻:

1. S. I. Grivennikov et al., Adenoma-linked barrier defects and microbial products drive IL-23/IL-17-mediated tumour growth. Nature 491, 254 (Nov 8, 2012).

2. Ivanov, II et al., Specific microbiota dir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L-17-producing T-helper cells in the mucos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Cell host & microbe 4, 337 (Oct 16, 20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