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文報告-陳薇稜

最後更新日期 : 2015-12-14

 人類乳突病毒16型的致癌基因 E7在皮膚上表達會引起 TSLP 的分泌,第二型的先天淋巴細胞浸潤以及引起類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潰爛

 

JuAnne-Sophie Bergot, Nastasia Monnet, Son Le Tran, Deepak Mittal, Jane Al-Kouba, Raymond J Steptoe, Michele A Grimbaldeston, Ian H Frazer and James W Wells.

Nature. Immunology & Cell biology. 1-8. 2015.

 

演講者陳薇稜                         時間: 13:10~14:00, 66, 2015

講評者: 林以行 老師                        地點: 601 教室

摘要: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發炎,同時伴隨著反覆性溼疹症狀的一種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理及免疫病徵有下列幾點:皮膚表皮的過度增生、不規則的棘皮狀皮膚組織以及泡沫化的海綿真皮組織。在臨床病徵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表皮細胞會高度表達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作為促進樹突細胞分泌前發炎細胞激素並且引起免疫球蛋白E在血清中有高度的表達,以及引起第二型T 細胞免疫反應的細胞訊號。前免疫發炎細胞激素可以招引免疫細胞浸潤到皮膚中,像是皮膚的住駐紮T 細胞,肥大細胞,樹突細胞以及先天免疫細胞等。近幾年的研究指向第二型先天免淋巴細胞參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發展。[2] 當皮膚受到刺激時,會分泌干擾素33而此細胞激素招引第二型先天淋巴細胞到皮膚組織中。然而,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到目前為止仍尚未清楚。本篇作者發現異位性皮膚炎與人類乳突病毒的症狀有部分雷同的地方,其患者在皮膚的表皮細胞都有大量表達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1]另一方面,先前的研究中指出人類乳突病毒第16型的致病基因 E7中的K14 促始子在皮膚的角質細胞表達時,可以引起鱗狀上皮細胞的增生。[3]  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指出 K14.E7 基因轉殖鼠可以自發性地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理及病理病徵,他們認為人類乳突病毒第16型 E7 K14 促使子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致病原。接下來作者發現K14.E7 轉殖鼠受到外界環境的過敏原刺激後,會比一般正常老鼠更容易得到過敏性氣喘。作者發現在 K14.E7 轉殖鼠中的免疫機轉主要是第二型先天淋巴細胞參與疾病病程史,而非干擾素33、肥大細胞或T細胞參與疾病的發展。綜合上述發現,人類乳突病毒第16型可能是參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致病原,並且更容易發展成過敏性三部曲。

文獻:

1.  Feng Q, et al. 2012. Th2 type in flammation promotes the gradual progression of HPV-infected cervical cells to cervical carcinoma. Gynecol Oncol. 127: 412 –419.

2.  Roediger B, et al. 2013. Cutaneous immunosurveillance and regulation of in flammation by 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Nat Immunol. 14: 564 –573.

3.  Herber R, et al. Squamous epithelial hyperplasia and carcinoma in mice transgenic for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7 oncogene. J Virol. 1996; 70: 1873–1881.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