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報告-黃建銘
酸性環境下藉由提高蛋白質的分泌活化弓形蟲的移動及出芽
論文:Marijo S. Roiko, Nadezhda Svezhova, Vern B. Carruthers. PLoS Pathog (2014) 10(11): e1004488
報告者:Jian-Ming Huang (黃建銘) 時間:15:00~16:00, Apr. 29, 2015
講評老師:Dr. Chih-Li Hsu (胥直利 老師) 地點:Room 601
摘要:
弓蟲是一種寄生在細胞內的原蟲,是分布於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發生。弓蟲可以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及冷血動物,其中以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弓形蟲感染症主要是透過食入未經煮熟的牛、羊、豬肉,此外,也可會透過被貓排出的卵囊,污染食物或器械而間接傳染。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孩童中,少部份病患會出現明顯症狀另外偶爾會發現病患有發燒、喉嚨痛、斑樣或丘狀樣紅疹、夜間盜汗、肌肉酸痛及肝脾腫大等症狀 [1]。一般而言,當弓形蟲進入宿主細胞後,會形成巨大的液胞,並在內部進行複製,雖然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孩童中,相關症狀並不會表現出來,且少部份病患偶爾會發現病患有發燒、喉嚨痛、斑樣或丘狀樣紅疹、夜間盜汗、肌肉酸痛及肝脾腫大等症狀,但當免疫力下降的患者中,可能會隨著併發症的產生,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症狀,甚至死亡 [2]。在過去作者研究中,當弓形蟲從細胞出芽時,會產生穿孔素將細胞膜破壞,並快速地進入其它宿主細胞中,但這樣的情形是如何被誘導產生的,作者仍然無法得知?在其他文獻中,pH值會影響弓形蟲對細胞的影響 [3],因此,作者在這裡的目的是在酸性的環境下,是否會造成弓形蟲大量分泌穿孔素而造成細胞破裂。由實驗結果指出,作者加入鹼性溶液及氫離子抑制劑,使弓形蟲在中性環境下,無法分泌穿孔素而將細胞破壞,另外,在弓形蟲的液胞基因中加入GFP基因,而此GFP基因會對pH質影響,當遇到酸性時則會表現GFP螢光蛋白,因此,可以更明顯地觀察到液胞pH值的變化。最後,我想討論的事是一般在人體環境下,pH值得指數幾乎為6.4多,為何作者的實驗中會將條件用到pH 4-5之間,而且結果也顯示弓形蟲得出芽最為激烈,過去研究指出,當人體感染其他細菌或是病原體時,會使腦脊隨液的pH質為酸性,而且弓形蟲也是一種會感染腦細胞的一種寄生蟲,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下,會使得弓形蟲利於繁殖而將腦細胞破壞,而造成人體無法彌補的傷害。
參考資料:
1. Dubey, J.P., et al., Toxoplasmosis in humans and animals in Brazil: high prevalence, high burden of disease, and epidemiology. Parasitology, 2012. 139(11): p. 1375-424.
2. Wong, S.Y. and J.S. Remington, Toxoplasmosis in pregnancy. Clin Infect Dis, 1994. 18(6): p. 853-61; quiz 862.
3. Endo, T., et al.,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potassium on acid release and motility initiation in Toxoplasma gondii. J Protozool, 1987. 34(3): p. 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