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40> 中文報告-劉席羽

最後更新日期 : 2017-08-11

Vici症候群相關蛋白EPG5Rab7effector,調控自噬小體與次級小體或溶酶體的融合機制

論文:The Vici Syndrome Protein EPG5 Is a Rab7 Effe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Fusion Specificity of Autophagosomes with Late Endosomes/Lysosomes

 

報告者:劉席羽          時間:15:00~16:00, May 24, 2017

講評老師:教授           地點Room 601

 

摘要:

自噬作用是演化上高度保留的一種藉由溶酶體降解蛋白的過程,在高等的真核生物中新生的自噬小體(autophagosome)會與內吞的囊泡(endocytic vesicle)融合形成囊泡(amphisome),而此囊泡會進而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

調控自噬小體與次級小體(late endosome)或溶酶體(lysosome)融合是稱為SNARE的蛋白複合體,其中包括在自噬小體上的Syntaxin 17SNAP29,以及在次級小體或溶酶體上的VAMP7/8。細胞中有一群具有水解GTP功能的小蛋白,而這群蛋白會各自在不同的囊泡或胞器的膜上,當其活化時會吸引特定的作用蛋白(effector),用以調控囊泡出芽(vesicle budding)、去膜(uncoating)、囊泡運輸,以及囊泡融合。EPG5是其中一種作用蛋白,當Rab蛋白活化時會被其所吸引,並促使運輸蛋白與其目的地的膜(target membrane)融合。EPG5是在秀麗隱桿線蟲中發現,當線蟲失去epg5基因的功能時,會使得自噬作用的功能受損,導致在線蟲成長過程中有各種蛋白累積在細胞內,而對於哺乳動物來說,EPG5在缺乏營養所引起的自噬作用中是被需要的,並且在形成有降解功能的自噬溶酶體時EPG5也是被需要的,除此之外,當EPG5功能喪失時,還會影響細胞小體的運輸、細胞小體降解變慢,和延遲細胞小體的回收。人類的epg5基因隱性突變時,會造成多重系統異常的Vici症候群,病徵包括免疫不全、腦部發育不全,以及肌肉異常現象。

在本篇,作者發現EPG5會直接與Rab7VAMP7/8作用,並帶著次級小體或溶酶體到自噬小體上的LC3/LGG-1結合,以及使自噬小體上的STX17SNAP29形成複合體。EPG5會特異的促使自噬小體與次級小體或溶酶體融合,當EPG5功能異常時,會使得自噬小體隨意的與細胞內的小體進行融合,造成細胞內累積許多體積較大且不能被降解的囊泡。

 

參考資料:

1.     Tian, Y., Z. Li, W. Hu, H. Ren, E. Tian, Y. Zhao, Q. Lu, X. Huang, P. Yang, X. Li, X. Wang, A. L. Kovacs, L. Yu and H. Zhang (2010). "C. elegans screen identifies autophagy genes specific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Cell 141(6): 1042-1055.

瀏覽數: